AG旗舰厅家风小故事
2018-01-09 18:58:15 AG旗舰厅网 纪监室
1.杨殷:富贵而知好礼,则不骄不淫
杨殷,中央政治局常委,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,中国工人运动的先驱,是省港大罢工、广州起义的领导者之一。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,以陈李济药厂(今广州白云山陈李济药厂有限公司)工人身份开展中共革命工作,后与陈李济的陈家养女潘佩贞结为夫妻,在陈李济成立中国第一批由共产党领导的红色工会,发展第一批工人党员,开启了广州企业党史。
杨殷出生于华侨家庭,从小就受父亲“富贵而知好礼,则不骄不淫”的教导。他疼爱儿女,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成长,不因少见面而疏于教育。只要稍有空隙,杨殷就跟一对儿女讲苏联人民解放的故事。无论多晚到家,都必检查女儿的作业。到上海工作以后,还写信再三叮嘱女儿不可沾染打牌等恶习,要节约用钱,要朴实,交友要谨慎。
杨殷家境殷实,但他的钱财全都用在革命需要的刀刃上,家里只是粗茶淡饭,从不多花一分钱。有一次,杨殷的妻舅从北京托人带来一只金华火腿,他没有把火腿留给久没闻肉腥味的儿女,而是把它换成组织的活动经费。女儿爱兰说与父亲一起生活三年,虽然短暂,却是她的永恒记忆。杨殷那坚毅挺拔的脊梁,是儿孙们做人的准则和精神支柱。
2.郑尧新:嘘寒问暖,始终如一
“嘘寒问暖,始终如一”是广州白云山中一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——广州中药一厂的老厂长郑尧新为企业定下的企业精神,也是他日积月累形成的家风。
嘘寒问暖,始终如一,源自一种对家庭的温暖和陪伴。郑尧新和老伴,一牵手就是五十多个春秋,相互扶持,这些年他都一直坚持为家人做饭洗碗,一起打扫家务,生活简单朴素。老伴是潘高寿的一名维修工,儿子则自主创业,他对家人说“厂长也好,员工也好,认真做好工作,就是事业,都值得支持和敬佩”。
嘘寒问暖,始终如一,源自一种对信念的坚守、对工作的赤诚。郑尧新小小年纪就背起家庭重担,从12岁的跑腿童工到制药工艺专家,从不认识字母到翻译众多外文医药文献,这条路记载着这位全省自学成才标兵的立志高远、自强不息!退休后他还义务举办外语学习班。他心系员工,全厂800多人可以说出每个人的名字,他经常将个人奖励分给基层职工。在他和班子的带领下,员工平均年收入连年增长,1985年是1800元,1999年他退休时达到63000元。
八十多岁的郑老厂长曾中风住院,病后的他为了锻炼自己的大脑,不抛弃不放弃,坚持每天上下8层楼、通过坐地铁来记站名。他说“任何时候要时刻保持学习上进,多看新闻,我现在也在看《人民的名义》,人就是要活得有意义”。
3.向秀丽:在烈火中永生
1958年12月13日星期六晚上。广州繁华的下九路何济公药厂化工车间,灯火通明。向秀丽作为领班,正在与两位工友忙碌地投料,没想到满装20公斤酒精的大瓶瓶底突然断裂,酒精“哗啦”一下倾泻满地,火苗“腾”地窜了起来,危及不远处存放着的易燃易爆金属钠。如果发生爆炸,将足以毁掉整座工厂,并殃及周边商业区及民居。
千钧一发之际,向秀丽奋不顾身地扑上了正在肆虐的大火,用自己的整个身躯紧紧捂住了蔓延的火焰,避免了一场眼看就要发生的大爆炸!而她本人,却被重度烧伤。1959年1月15日,经过33天的抢救,向秀丽终因伤势过重,献出了年仅25岁的生命。1959年,广州市人民政府追认向秀丽为“革命烈士”。
向秀丽出生于广东清远一个贫苦家庭,家里始终把“忠信”、“仁厚”作为教育的核心。向秀丽从小深受“认认真真做人做事”的家庭教育,在党的哺育下成长起来,最终在危急关头用生命诠释了“爱岗敬业,勇于担当”的精神与价值,被评为新中国成立感动中国的“双百”人物。向秀丽的英勇事迹对于儿子崔定邦的成长起到很大鼓励和推动力,他一直以母亲作为榜样,并教育已走上工作岗位的儿子,要继续发扬奶奶的光辉精神,好好学习,努力工作,将优良家风一代一代地传下去。
4.林开胜:好家风代代传
林开胜,广州市医药公司化学试剂玻璃仪器批发商店大朗仓库组长,1986年获全国总工会“五•一”劳动奖章和“全国优秀工作者”称号。
“只求奉献,不讲索取,严于律己,工作争优”。林开胜身带三级残废,但脏活重活总抢着干;一家六口多年挤住在一间小房子,他也不向组织提出要求;没调到工资,也没有异议,以大局为重;在他的心里只有公司的货品与安全及同事的事。为了把工作做好,他刻苦学习,熟悉掌握过千种化学试剂商品的管理知识,把技术要求复杂、极易出现泄漏、污染、燃烧、爆炸等事故的化试仓库管理得井井有条,二十多年安然无恙,不出事故,该仓库曾被评为“全国四好仓库”。他所管理的各个仓库帐货相符率高达99.8%,他本人直接管理的仓库,更是达到100%相符。
1993年,他儿子林穗升进入医药公司。“细致、严谨、踏实”是林穗升的工作写照。2009年,器化公司某医院客户销售额的跌到历史的低谷,林穗升临危受命毫无怨言,认真着手准备,勇敢迎接挑战,短短几年时间内,该客户的销售额较当年增长了6倍。林穗升获得了“广州医药有限公司2014年度优秀共产党员”以及“器化公司优秀员工”的称号。正如他父亲那样,林穗升没有半点的骄傲自满,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句:“这只是本职的工作,所以我必须得做好。”
林穗升那份谦逊低调、讲究实干的做事风格,谁又能说不是传自于林开胜呢?
5.《钱氏家训》与敬修堂的不解之缘
《钱氏家训》是钱家先祖,后唐时期吴越国王钱镠留给子孙的精神遗产,从个人、家庭、社会和国家四个角度出发,为子孙订立了详细的行为准则。“勤俭为本,自必丰亨,忠厚传家,乃能长久”——钱其琛、钱学森、钱钟书、钱穆……包括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华裔科学家钱永健,都是钱王后裔。三十多世,遍布海内外的科学院院士就有100多人。钱氏家族兴盛千年,子孙后代身体力行,使《钱氏家训》世代相传,成为立族之本,旺族之纲。
敬修堂(今广州白云山敬修堂药业股份有限公司)的创始人浙江商人钱澍田,同是钱家后人。秉承“信交朋友,惠普乡邻”的家训,钱澍田经商也从医,来往杭州与广州贩运丝绸,行医施药,声名远播。因一次在广州治好了一位富商儿子的病,富商感激不尽,赠以重金,钱澍田本着济世救人的宗旨,把富商所赠用于开创药铺,赋名“敬修堂”,从此悬壶济世,造福世人。敬修堂厂区至今保留一块立于清光绪九年的黑石碑,上面详细记载着钱家在利益分配、事业保存、用人管理、药方管理等相关的内容。尤其在用人管理方面,钱家不指定继承人,而是通过基层实习,经过锻炼后,再从后代中挑选继承人,由此可见看钱家先进的管理理念和忠厚传家的家风。
改革开放以来,敬修堂人传承创始人钱公悬壶济世的思想,弘扬“敬业修明、广施妙药”的企业文化,通过营销创新和市场开拓,不断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销售份额,将“敬修堂”这228年老字号品牌在市场浪潮中越擦越亮。
6.梁培基家风故事
梁培基(1875—1947),广东顺德人,明兴制药(今广州白云山明兴制药有限公司)创始人,以实业救国,医药救国。梁培基常说:“我养子女,不仅要教会他们孝顺,更要学会感恩,报效社会、报效国家。”在培养孩子方面,借鉴西方企业管理中董事会制度,成立七人委员会代其管理家庭事务。梁培基主张子女要学会独立,不能依赖父母。他留下遗嘱:
一、“培基,不遗产于子孙,不遗产者,是不欲子女成为‘纨绔子弟’之流。”
二、“各子女自行婚嫁不得动用公款”。
三、“年节礼俗一切从简,彼此均限以名片道贺,禁止互相送物。”
四、“鼓励将遗产捐献给社会”。
广州解放后,梁培基子女便将其在从化温泉的医院和别墅,捐献给人民政府,即现在的广州温泉宾馆。后又将其在二沙岛的疗养院及十余栋住宅全部捐出,经政府改造,成为如今的广东省二沙岛体育训练基地。
“子女好不好,要看对社会是否有益”的家风在梁家得到了完美的传承。
7.梁志坚:百年家风正德业代代传
上世纪80年代,当时名为“羊城药厂”的王老吉,发展面临困境,时任厂长梁志坚苦心经营,1987年,他引领研制成功的冲剂型广东凉茶颗粒(有糖),次年便成为药品产销的第一大品种,并一直保持优势至今,使药厂面貌一新。
梁志坚来自草根,曾在广州一德路货栈当过杂工、制糖工,生活清贫,廉洁自律。梁志坚参加市政府的活动,别的企业领导都开车,只有他骑自行车去,有人笑他老土,他却不以为然。据女儿回忆,她从未坐过爸爸的公务车,爸爸工作很忙,只带她去过两次公园,都是骑自行车去的。厂里分房,他一次次让给困难的职工,自己一家人则蜗居在一处小小的平房中。他别出心裁地发动全体职工开展评功记功活动,1990年4月建成“羊城药厂员工纪功碑廊”,替本厂职工树碑立传,此举曾经轰动一时。
1992年初,梁志坚患重病被迫住院。在病情稍稍得到控制,就要求出院,带病坚持工作直至去世,年仅58岁。羊城晚报刊登一篇题为《梁厂长,我们永远怀念您!》的文章,将这位朴素实干的老厂长的精神永流传。
8.黄辉:风清气正
星群药厂有过这么一位具有坚强党性和严正家风的党员,她出生在马来西亚的华侨家庭,年青时参加马来西亚共产党领导的抗日革命运动,回国后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事业。并先后在广东药厂、王老吉、星群药厂担任领导职务。她就是忠诚于党的事业、弘扬风清气正好家风的离休干部黄辉,大家都亲切的称呼她为:黄姨。
在企业任职期间,黄姨时刻不忘党员本色,严以律己,严正家风。有一次,当地生产队因与星群业务联系密切而送来了两大筐鲮鱼,在那个物资短缺的年代,这些对于当地农民及星群职工来说都是很珍贵的。但是,黄姨主动向厂长汇报后,婉拒并要求生产队领回物资。尚廉知耻,行事正派,黄姨这样说,也这样做,更这样教育她的家人及子女后辈。
2003年,黄姨大病入院,恰逢星群迁厂后的首次GMP认证进入冲刺阶段,而黄姨的媳妇是GMP认证的关键人员,由于连续四个月加班,直到黄姨出院也未能到院探望。然而,她并没有责怪媳妇半句,反而在电话里要求媳妇以工作为重,心意到了就好。黄姨经常对子女后辈提出要求,她是这样说的:“你们阿,在工作中要不存私心,要忠诚老实,尽职尽责,勤于思考,勇于创新。不要干那些给党、给企业、给我们家抹黑的事情,党员就更要有党员的样子和要求!”
9.李朗如:务实、爱国、戒浮华
李朗如,陈李济药厂(今广州白云山陈李济药厂有限公司)创始人李升佐的后人,陈李济曾经的“掌门人”。他18岁在日本参加同盟会,贴身保护孙中山近二十年。1922年6月,广东军阀陈炯明发动叛变,李朗如趁夜保护孙中山安全撤离总统府,随后又在总统府被摧毁的千钧一发之际,背出国母宋庆龄。
李朗如与夫人冯佩莲育有三男六女,他时常教导儿辈要务实、爱国、戒浮华。大儿汝昭,获柏林大学医学博士后回国任陈李济药厂总司理,对发扬我国古方良药多有贡献;二儿汝亮,获汉堡大学工科硕士后再赴荷兰专攻水利工程,回国后担任珠江水利局局长兼总工程师,广州解放前夕,蒋政权将黄河、长江、珠江三大流域有关水利工程资料档案,拟运往香港转运台湾,汝亮将全部资料直接运往香港陈李济药厂仓库寄存,广州解放后又主动将资料自付运费全部运回,交人民政府接管,对保护国家财产,作出了很大的贡献。
人称“四姑娘”的李智勤是兄弟姐妹中唯一的共产党员。香港沦陷时,李朗如带领全家流落广西,从残酷的现实中成长起来的李智勤,心中永远不灭的梦想是强国强军,民族崛起。1945年,四姑娘在广西抗日战争后方邂逅资深的共产党地下党员何世庸,从此走上革命道路。李智勤一直以她的共产党员干部身份为荣,临终前还叮嘱保姆不要忘了代她交党费。
李朗如专心经营陈李济药厂,每年都会拿出镇厂之宝——“百年陈皮”送给宋庆龄和何香凝,此“陈皮之谊”被传为佳话。
10.潘郁生:家训“坚守”,世代传承
广州白云山潘高寿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华止咳、治咳领域的中成药第一品牌,也是国务院认定的“中华老字号”。潘高寿始建于清光绪十六年(公元1890年),由潘百世、潘应世兄弟所创,迄今已有127年的历史。
潘氏兄弟以“积功累德,济人济世”为理念,设药铺店号“长春洞”,颇受百姓欢迎。但随着时代变迁,局势动乱,药铺遭遇困难,潘家两位老人年事已高,经营有心却无力。就在潘家药铺在风雨中飘摇欲坠之际,潘百世四子潘郁生坚定信念勇于担当,决心接手药铺:“潘家祖业不能因为困境而放弃或改变,而是应该坚守!”潘郁生为传承祖业,更为了传承“积功累德”的家训,潘郁生与妻子同心,一边积极向长辈学习取经,一边吸收和运用了岭南治疗咳嗽的验方,积极创新,从而因地制宜独创“潘高寿川贝枇杷露”,改变了岭南地区“治咳无正方”的说法。为了扩大川贝露的知名度,潘郁生带领家人还经常在流感高发期间上街赠医施药,使得潘家善举广为传播,大大提高了潘高寿药铺的知名度,1929年正式竖起潘高寿药行招牌。
然而潘高寿历史上多遭磨难,抗战期间潘高寿药行屡遭破坏,潘家颠沛流离,但在潘郁生的影响下,他的儿子也延续潘家的家训,坚守着家业,潘家后人在香港继续经营,让潘高寿川贝枇杷露畅销香港。
11.朱柏华:星火相传
朱柏华,时任广州奇星药业有限公司(今广州白云山奇星药业有限公司)董事长、总经理,高级工程师。1986年,朱柏华厂长以过人的才识和魄力,带领着全厂员工努力拼搏,历经了8年的风风雨雨后,把奇星从一个位居横街窄巷的小厂,发展成为当时中国中成药生产企业50强之一的企业,实现了销售收入、利润总额、固定资产翻了几番佳绩,创造了华佗再造丸“六五”攻关项目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、奇星与中国女足“星球结缘”、中外合资等重大成就。1999年,朱柏华厂长荣获全国“五一”劳动奖章。
“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”,朱厂长能够带领奇星人披荆斩棘,取得累累硕果,离不开他本人的才干能力,更离不开优良家风的影响。朱厂长的太太告诉我们:老厂长对他的女儿要求非常严格,但又从来不打骂自己的女儿,都是靠讲道理和自身的行动,以身作则,言传身教。这种言传身教的好家风被朱厂长的女儿传承了下来。
时至今日,白云山奇星药业成为AG旗舰厅集团大南药板块的重要一员,成为全国医药行业中独树一帜的一面旗帜,正是朱柏华厂长等一代又一代奇星人,将优良的家风融入企业文化,锻造出“德、信、新、和”的企业理念,“制药求精”的经营宗旨,不断传承和发扬光大。
12.赵则林:不忘初心用心科研
赵则林,全国科学大会奖状获得者,长于上海,生于江苏省常州府武进县。出身于吴中豪族、医药世家武进赵家二房。伯父赵熵黄为中国近代生药学、本草药的奠基人和开拓者,中国药材学的奠基人,父亲赵汝调为上海滩药界大亨中国著名的药物化学家。
1966年,十年动乱赵则林同志错被打倒。采访时我们问赵公后人,处于如此环境,赵则林同志可曾气馁?她讲了一个故事:一日时至凌晨,长女闻听家中客厅咚咚作响,一个激灵就醒过来了。一日如此尚且罢了,怎料日日如此,终有一日凌晨约莫四点来钟鼓起勇气起身观瞧,才发现原来是赵则林同志把科研工作全都搬到了家中,正在奋战不休。此情此景长女不禁嗔怪道,好似你这般,领导职务被褫夺,技术成果被否定,家中收入锐减,生活尚且艰难,却又何苦放不下手中工作?可赵公却不然。赵公曾言:半途而废岂是我辈作风?实业兴邦,用心科研,我父早有嘱托,职务,待遇不过浮云,有一句话千万记住,克勤克俭不忘初心,尔等好自为之。
赵则林同志为医药事业奉献其毕生精力,他创办的天心药厂更是凝结家族心血,然而,万贯家财不过是过眼的云烟,公私合营天心成为广州典范企业。
赵则林同志一生跌宕,品人情冷暖世态炎凉,终究不忘初心。用实际行动秉承了中华传统文化中,不惟有超世之才,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的治家之风。